發表文章
目前顯示的是 10月, 2010的文章
轉貼:「教會需要什麼音樂」
- 取得連結
- X
- 以電子郵件傳送
- 其他應用程式
王豐榮
|
http://siongim.pctpress.org/docs_013.php 「教會需要什麼音樂」 --談「升級吧!敬拜讚美」音樂品格營 文◎鄭哲宇 一、前言: 2009年台灣長老教會有一件關於教會音樂的大事,就是新《聖詩》的發表。在這之前所使用的1964年版的《聖詩》至今已經四十多年,這是台灣長老教會 使用相當久的聖詩。在1964年發表《聖詩》的時間正是眾教會所期待多時的時候,而發表後也得到很大的肯定與認同。這本《聖詩》多年來成為長老教會音樂的 象徵與禮拜音樂傳統。 在這其間,雖然2002年曾經發表過《世紀新聖詩》,但是大多的教會還是習慣於使用1964年版的《聖詩》,《世紀新聖詩》並沒有引起多大的關注。根據 2009年出版的新《聖詩》中「緒論」的說法:2009年所出版的新《聖詩》收錄了73個國家650首的聖詩,這樣已經接近了當初的理想,也就是歐美聖詩 約佔50%,台灣25%,第三世界25%的比例。 這也可見整個編輯委員的用心,藉著新《聖詩》的發行打開台灣教會音樂新的眼光。 但是,當2009年新《聖詩》發表的候,整個教會音樂的環境與1964年相比不如前之樂觀。四十多年來,台灣教會的出版與網路資訊流通快速,教會音樂工 作者可以很容易的得到各種資訊。同時普世教會受到靈恩運動與敬拜讚美的影響,教會逐漸產生多種不同型式的禮拜。在種種客觀環境變遷之下,新《聖詩》的發表 能否得到劇烈的回響是值得擔憂的。 以另一個角度來看,當前台灣教會不論牧會與禮拜的方式,已經不能用統一形式與標準來概括,教會音樂亦然。因而當2009年出版新《聖詩》時,是否能滿足 當今教會多元音樂的需求,是值得注意與觀察的。 本文討論台灣教會對音樂需要的現況,以及對應的方法。再論及《頌音集》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,亦提醒教會對音樂人才儲備的重要性。 二、台灣教會的現況 幾年前,當敬拜讚美這塊小石頭拋進台灣教會小小的池塘時,激起了不小的浪花。傳統教會音樂學者除了反對以外,似乎再也沒有什麼新的作為。當敬拜讚美逐漸 成長茁壯,而傳統教會音樂環境逐漸式微之後,平心而論敬拜讚美似乎也沒有滿足教會音樂的全面的需要。這讓我們重新思考:到底教會需要什麼音樂,什麼樣的教 會音樂才能切合傳統、神學以及牧會各方面的需求。 以台灣長老教會現況而言,已經有不少教會減少了傳統以安靜典雅為主的禮拜氣氛...